回顾与展望   德媒:影响2025年世界经济的十大趋势
2025-01-06 23:21:46

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不只取决于惩罚性关税,比如中国就在寻找新的增长模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给全球气候带来压力,特朗普必须解决债务不断上涨的问题,全球正在武装自己。

1.全球贸易机遇挑战并存

如果全球贸易是一部连续剧,那么2024年就是悬念迭起的一集:紧张加剧。已被一些人宣布死亡的全球化并未放慢脚步。就在几天前,联合国预计2024年全球贸易额达到33万亿美元,增长3%。

随着南共市-欧盟自由贸易协定基本达成,欧盟与这个拉美国家联盟为建立一个拥有7亿消费者的洲际自贸区铺平了道路。而每年新增的贸易壁垒数量自2020年因新冠疫情达到顶峰后,似乎正在下降。与此同时,欧盟和中国几个月来一直在争论非法补贴以及对白兰地、猪肉、化学品和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的问题。政治家和企业家都在急切等待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的日子。只有到那时,他是否会对中国,也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的威胁付诸实施才会变得明朗。

然后,一个熟悉场景再现:供应链中断。由于胡塞武装在通往苏伊士运河的红海袭击集装箱船,巴拿马运河水位因干旱下降,商船不得不再次绕行耗时更长、成本更高的线路。虽然现在局势有所缓和,但不排除在新的一年里发生更多情况。

2.中国全方位扩大内需

2024年12月中旬,中国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其次是科技创新。从中期来看,应通过养老金承诺和扩大医疗卫生部门使国民获得消费的安全感。因此,中国的财政赤字会继续增长并可能降息。

中国企业选择海外投资。2023年中企海外投资总额为1630亿美元,而2024年前9个月就已比上年总额增加9%。中国人最重要的五个投资地点是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越南、摩洛哥和哈萨克斯坦。汽车制造商在匈牙利、土耳其、泰国和墨西哥投资。

3.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2023年全球总体通胀率为6.8%,2024年预计约为5.9%。虽然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多家央行的目标值。2025年,全球通胀率预计将降至4.4%左右,并且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然而,不同地区的通胀预期差异很大。在西欧和北美,经济学家预计通胀率约为3%,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南美洲和非洲部分地区的通胀率则要高得多。

例如阿根廷和津巴布韦等国物价飞涨,2024年的涨幅甚至超过400%。尽管全球通胀率呈下降趋势,但许多专家认为,中期通胀率仍将高于各国央行的目标值。这是关税和贸易壁垒提高、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监管加强等结构性因素造成的。高通胀会造成短期经济问题,也会对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人们对经济的总体信心产生长期影响。

4.军工业继续繁荣

俄乌战争、叙利亚政变以及难以计数的地区冲突:全世界都在战斗。2023年的武器购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估算的总额为2.443万亿美元,约为美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世界百强军工企业中的41家美国武器制造商的销售额增长了2.5%,23家东亚军火商的销售额增长了5.7%,印度军工企业的销售额增长了5.8%。

北约将在2025年的军备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美国承担着北约差不多64%的支出。由于下任总统特朗普认为这不公平,他正在考虑让成员国将国防开支从目前的占本国GDP2%提高到3%。因此,军工业将继续繁荣,而各国财政预算将面临更大的问题。

5.人工智能影响气候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到2050年可能达到约410亿吨,比2020年增加约15%。碳排放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不断增长且更加富裕的世界人口的巨大能源需求。

现在人们也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日益增长的巨大能源需求。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正在建造规模巨大的新数据中心。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增加一倍以上,从2022年的约460太瓦时增至2026年的1000太瓦时以上。这大致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为了以气候中和的方式满足能源需求,微软正计划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退役的三英里岛核电站重新并网。谷歌也寄希望于核能:该公司计划建造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第一座反应堆将于2030年投入运行。

6.高额债务困扰美国

虽然美国的高额债务并不是竞选期间的一个话题,但自选举日以来,信贷负担可能对未来几年产生多大影响已经变得非常清楚。在经历了30年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银行救助、减税和新冠疫情援助计划之后,美国的债务水平现已超过其GDP。据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计算,如果不进行改革,到2040年,美国债务将上升到GDP的130%。

特朗普已经宣布,他不仅要延长减税措施,还要扩大实施范围。共和党虽然在国会参众两院均占多数,但过渡预算案的达成过程表明了这有多不稳固。这份由共和党多数与民主党谈判达成的预算案的有效期仅到3月。然后,下一场冲突可能就会来临。

7.印度需要经济推动力

印度总理莫迪现在面临的是印度经济增长率可能不到6%的一年。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正在严格限制贷款,未偿贷款被收回,银行规避风险,消费受到抑制。

尽管劳动力市场略有好转,但仍有半数以上的印度人没有固定工作。印度每年在工业领域仅能创造400万个新工作岗位,在服务业创造约1700万个,而在农业领域可创造2100万个。然而,这些岗位没有社会保障、养老金或保险。工资也不再上涨。种种迹象表明,尽管高声宣称保持独立,但莫迪将不得不进一步面向外国开放,解决与北京的边界冲突指明了这一方向。

8.电动汽车仍受追捧

从德国的汽车登记数据看,人们可能会认为电动汽车不再受追捧,内燃机汽车正在卷土重来。然而,在全球最大的几个汽车市场上,电动汽车正在赶超汽油车和柴油车。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纯电池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目前占所有新注册汽车的43%,并且主要来自本土制造商。在美国两种电动汽车的销量都略好于前一年,而内燃机汽车的需求则在下降。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这些仅次于德国的欧洲最重要的市场,电池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尤其明显,插电式混动汽车的销量则有所下降。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继比亚迪、北汽福田和长城汽车之后,是否还会有中国制造商在欧洲、亚洲其他地区或北美开设工厂。

9.民粹主义实验结果难料

自民党领导人克里斯蒂安·林德纳最近建议德国“多学学米莱”。这大概意味着像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那样勇于实施激进的改革和削减预算。然而,米莱的政策会给这个拉美第三大经济体带来怎样的后果还不得而知。他正在进行一场有4500万人参与的经济实验。在短期内,他在削减开支后能够实现预算盈余,全年累计通胀率降至166%。基准利率降至35%,但仍是全球最高之一。经济学家预计,在经历多年衰退之后,2025年阿根廷经济将实现小幅增长。

然而,超过10%的阿根廷人仍没有足够的钱购买足够的食物。近50%的人收入不足以维持生计。一个几十年来饱受政治和经济危机之苦、社会严重分裂的国家的经验教训对其他国家是否有借鉴意义?如果米莱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可能会鼓励其他国家的政治家主张通过严厉的削减措施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10.全球饥饿问题日益严重

联合国到2030年实现“零饥饿”的目标任重道远。目前全球约有7.33亿人没有足够的食物。43个国家仍处于严重或非常严重的饥饿状况,18个国家的食品短缺情况自2015年以来甚至进一步恶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在苏丹、黎巴嫩和加沙的战争,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加勒比海的“贝里尔”飓风以及东南亚的洪水。

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CHA)的数据,在全球3.234亿需要帮助的人中,仅有1.16亿人实际获得了人道主义援助。除了缺乏资金外,还有其他原因导致援助无法送达。例如,在加沙,援助人员往往无法接触到需要帮助的人,或者援助人员自己也面临遭受袭击的危险。(编译/焦宇)

本文由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1月2日发表,原题为《影响2025年世界经济的十大趋势》,作者为克里斯托夫·海因。

搜索
精选文章
美资深议员“怒喷”特朗普:若他有权解雇鲍威尔,市场将崩溃!
财联社4月18日讯(编辑 黄君芝)美国民主党资深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周四警告说,如果特朗普总统有权解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美国市场将“崩溃”。鲍威尔讲话画面沃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讲话中承认:“我经常与鲍威尔就监管和利率问题发生争执。但是要明白一点:如果鲍威尔主席被美国总统解雇,美国市场将会崩溃。”她指出,支撑股市乃至全球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大机构(美联储
马克龙:美乌欧在法磋商乌克兰问题“积极且有建设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17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美国、乌克兰,以及法国、英国、德国的代表当天在巴黎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谈,会谈“积极且有建设性”。马克龙当天会见了到访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鲁比奥当天同乌克兰、法国、英国三国外长,以及德国外交部官员举行了会议,磋商乌克兰问题。马克龙讲话画面 网络图法国外长巴罗对媒体表示,这是“美国、乌克兰、欧洲首次坐在同张桌前”磋商乌克兰问题,后续会谈将于下周在英国伦敦举行。
重大进展!美国、乌克兰签了!特朗普、泽连斯基发声!战况激烈,乌军一天对俄发动10轮袭击,乌方:正全力阻止俄军推进
据俄罗斯国防部17日公布的消息,在过去24小时中,乌军对俄方多处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了10轮袭击,造成包括高压线路和多座变电站在内的供电设施受损,部分地区居民区断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表示,16日晚,俄罗斯无人机袭击第聂伯罗,造成3人死亡,部分房屋和民用基础设施受损。此外,敖德萨、苏梅州等地也遭到俄方无人机袭击。当地时间16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俄军控制了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卡利诺沃居民点。俄军
又见无理打压!美国政府拟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额外收费
特朗普讲话画面财联社4月18日电,美国政府采取措施拟对停靠在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额外收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当地时间4月17日提出一项计划,所有停靠在美国的中国建造和中国拥有的船只都将根据所载货物量收取费用,所收取的费用将用于振兴美国衰落的造船业。根据所谓的301条款,相关费用在六个月后征收,此后将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船只的船东和运营商将按净吨收取费用,汽车运输船将另行收费。三年
哈佛大学回击特朗普:若被取消免税地位 将酿成“严重后果”!
财联社4月18日讯(编辑 卞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将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后,这座世界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对美国政府进行了反击,警告称此举将危及其履行使命的能力,并威胁美国的高等教育。“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没有法律依据。” 哈佛大学发言人Jason Newt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表示,此举将损害哈佛大学的学术研究努力以及为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的能力,并警告称,这将“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未来造成严重后果